为抓好物业管理“关键小事”,全面落实管行业必管党建的责任,2022年,在区委两新工委指导下,区住建委党委组织成立平谷区物业服务行业党委,探索党建引领、部门管理、行业自律的物业党建新模式,推动物业管理与基层社会治理融合发展,促进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框架下的物业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平谷区物业服务行业党委在构建党建引领物业管理体系和完善社区治理框架上做出了创新和探索,为不断提升属地物业服务水平和积极推进建设和谐宜居社区做出努力。
一
党建对物业管理的引领结合
形式更加紧密
一是全面提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党建引领对物业管理的作用不断提升,依托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建立联席会议、议事协商、双向服务机制,各乡镇街道、社区党组织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物管会)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机制引领,使其成为党联系服务群众、加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全部到社区报到,有效增强属地社区对物业服务的指导和监督能力。在业委会成立和换届时引导和支持业主中的党员积极参选业委会委员,通过法定程序担任业委会委员。
二是创新探索建立“新三率”工作体系。建立业委会(物管会)履职到位率、物业服务规范到位率、物业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到位率的“新三率”工作体系,出台《平谷区业委会(物管会)工作手册》《平谷区居住小区物业服务综合评价工作指引》等文件,持续深入推动物业管理由行业管理向社区治理转变。2021年以来,集合区、街、社区和业委会四级主体以及社会力量支持,先后在全区12个小区试点,形成业主大会会议和业委会述职规范化流程、物业服务项目综合评价模板,并于2022年面向全区进行推广。通过党建引领推动业委会履职,多个小区成功召开业主大会选聘物业服务企业,共同表决通过物业服务提标,居民满意度和收缴率同步提高,实现了物业服务和收费标准“双提升”。
▲平谷区物业服务行业党委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
二
党建引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形成共治实践
一是问题诉求“共商”
针对“12345”热线物业管理突出问题,开展每季度全区排名前10小区专项治理,按照“一小区一方案”,运用“下交群评”新机制,发挥社区干部、调解公议团作用,用民事民议确保问题解决有改观、有成效。2022年完成7个小区专项治理,其中,马昌营镇紫贵佳苑社区开展“共商共建共治”为民办实事活动,集中力量对小区硬件设施、环境美化等4类29项问题进行治理,东侧道路硬化、老年服务站建设等问题得到解决;滨河街道承平园社区怡馨家园小区推动建立居委会指导岗、业委会监督岗、物业党员先锋岗“三岗”,及议事联席、信息联通、活动联办、应急处置联动、督导联查“五联”工作机制,实现物业缴费率上升、“12345”热线诉求数量下降。
二是维修基金使用“共议”
对有维修资金的小区进一步明确维修资金使用流程,2022年审核7个小区14件使用申请,支取资金550余万元。对无维修资金的老旧小区落实属地应急处置责任,由属地政府组织成立应急抢修队伍,2022年通过统筹使用区级应急维修资金328.7万元,解决如滨河小区、育才胡同等多个小区的楼顶屋面防水、外墙保温脱落等多项问题。
三是工程改造费用“共担”
为破解路面破损且无法使用维修资金等问题,滨河街道建西社区创新“六个一点”(六个一点:政府补一点、街道奖一点、单位帮一点、物业搭一点、业主捐一点、社区筹一点)模式,通过部门勘查支持、街道专项奖励、施工单位让利、物业保障维护、业主募集捐款、社区筹集资金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13.46万元,沥青整铺小区路面1798平方米,彻底解决小区路面破损坑洼问题。
▲多部门联合执法检查楼道堆物
三
党建引领凝聚治理合力
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将党建工作融入日常物业管理,推进基层党组织、相关部门单位、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日常物业服务和基层社会,有助于兼顾各方利益,调动各方积极性,推动物业管理工作从行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提升物业服务品质,逐步形成社区治理合力。建立区、街道(乡镇)、社区三级物业服务管理体系,通过“吹哨报到”工作机制优势,统筹各项资源在小区层面汇集,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引领作用,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村委会、业委会(物管会)、业主、物业服务人等共同参与的治理架构,在社区全面推广建立“庭院议事会”“百姓议事厅”“居民代表大会”等自治平台,通过党建将社区、部门单位、居民紧密结合在一起,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22年,开展全区性专题调度7次,吹哨报到会100余次,通过深入小区现场指导,协调解决都丽豪庭、邑上原著等多个小区物业管理使用问题。
▲向物业服务企业发放宣传材料
接下来,平谷区物业服务行业党委将进一步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发挥出党建对物业服务企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创建红色物业新格局,为广大居民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党建形式也将根据居民的不同需求更加多样化、内容更丰富,围绕解决居民问题诉求,规范物业管理各方主体行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