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数字化升级的思维框架
2021年初,教育部在最新的高职招生目录中,将原有酒店管理专业升级为“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在这一变革推动下下,各个院校开始纷纷更名。与此同时,我院参与起草的《高等职业学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在2021年2月由教育部发布,进入公示阶段,其中酒店数字化营销实训室、酒店数字化运营实训室以及多个数字化、虚拟仿真实训室也引发了同行关注。作为文件的参与者,也希望通过加强与同行的交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酒店管理专业改革与课程建设的思路,将从三个角度“酒店管理与信息化、数字化的融合”。
- 背景: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的背景与思考
- 过去:中国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与数字化融合的发展历程
- 未来:未来的走向与展望
-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的背景与思考
1.1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是深思熟虑、审慎推进的战略决策
酒店管理专业升级为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引发了大量的讨论,其中有一种声音认为这是一种盲目跟风、一时脑热的想法,这一提法形式大于内容。在我看来,这一升级并非头脑发热,而是教育主管机构对行业本质深度思考、审慎决策的结果——以过去眼光看,酒店管理专业确实有资本密集、劳动密集的行业特征,但酒店运营领域同时也是“信息密集型行业,对信息传播和信息技术有根本性的需求”(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十二五规划》2011年发布),信息技术、数字化所抽象的“信”已经成为“食住行游购娱”之后的旅游第七要素。
从产业发展角度看,携程自2014年以来已经稳居行业龙头地位,营收、利润均远超传统酒店行业,酒店行业痛斥“利润都被OTA拿走了,留给我们的只有亏损”的态势,其本质上是企业竞争实力的真实体现。可以预见,随着我国酒店产业越来越进入“以客户为中心”的时代,渠道价值进一步凸显,互联网的地位不但不会削弱,反而会进一步加强。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教育部将原有酒店管理专业升级为“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符合科技发展趋势和行业发展特征,有利于专业健康、有序发展。而且教育部门决策机制缜密,如此重大决策必然经过了无数轮的讨论、调研、意见征集,绝无“拍脑袋”决策的可能。可以说,改不改、为什么要改无需再讨论,怎么改值得深入研读,反过来看,这次专业改名也是被逼无奈——教育部门天天倡导专业与“信息化、互联网、数字化”相结合,无奈院校思想僵化、积重难返,君不见20年了,各种大赛依然是老三样,铺床、摆台和餐饮,全国1200所高职院校,前厅课程采用软件上课的不足20%,餐饮课程采用软件的不足10%。想起几年前与一位出版社编辑交流:“一位老师写了本《酒店市场营销》教材,洋洋洒洒30万字,居然只字未提‘互联网’‘电子商务’‘数字营销’‘新媒体’‘在线支付’,你们酒店管理专业真是落后的可以啊。”信息化明明是社会、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又是主管部门大力推进的重要环节,还是行业企业经营的关键领域,却偏偏在专业改革、课程改革中乏善可陈,也难怪教育部下此狠招了。
- 专业名称的修改,已经隐含了定量的指标
国内酒店管理专业,过去教学和实践过程中过度偏重服务,在专业课中占比超过60%,而升级后的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的专业名称其实已经说明,数字化运营相关内容在专业中占比需大幅提高。个人观点,占比应不低于30%-40%,其中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独立的数字化相关课程,比如酒店数字化管理概论、酒店互联网营销(或酒店数字化营销)、酒店经营模拟,以及未来的酒店商业智能、大数据分析、需求分析等,这些课程内容中数字化占比接近100%。
酒店经营模拟将前厅、客房、销售、定价、财务等融合,以游戏形式进行学生间分组对抗
第二类是在传统课程中大幅度增加数字化有关内容,形成数字化专业课程,比如酒店前厅服务(我院该课程数字化内容占比为60%左右),餐饮服务(30%),财务管理(占比40%)。课程改革的难题在于:在课时量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增加数字化相关内容后,应减少哪些内容以实现总量守恒?我们的方案是减少识记类内容,尤其是学生可以通过线上课程学会的内容精简,将课堂教学调整为课程的重点难点。比如前厅课程中,原有的前厅布局、功能划分、组织架构大幅精简,而商务中心、商场、大堂酒廊等非核心岗位则通过参观考察、虚拟仿真软件实训等方式完成。将80%的时间调整到PMS讲解上。
依托PMS系统开展前厅教学,有效提升前厅课程的实践性
第三类是在传统课程中应用虚拟仿真技术,改善提升课程的实训效果和授课效果,比如客房服务、调酒、咖啡、茶艺、插花等,解决了原有实训中原材料成本高、工位不足的问题,提高了实训效果。
前厅虚拟仿真系统将大幅度提高前台接待课程教学的效能
调酒虚拟仿真系统有效降低了调酒课程的物料成本
西餐虚拟仿真系统
烹饪虚拟仿真系统
- 数字化融合方向应当是“运营”,而非研发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建设核心在运营,即运作(包括前厅、客房、餐饮、财务等)和营销(传媒、市场、销售、客户管理等),而非研发。这就决定近年来很火的物联网、智慧客房、语音控制、手机开门、人脸识别等领域,可以从展示、体验做一些融合,但不应该成为专业改革、实训室建设的重点。尤其今天的酒店行业,信息化尚未完全实现,智慧、智能可以作为企业营销的突破点,但不应成为院校改革的重头戏,这在教育部专业名录中也有端倪。
在教育部最新目录中,“智慧”出现5次,智能出现了57次,,均使用在信息化建设比较发达的行业,比如智慧城市管理、智能矿山开采、智能微电网、房地产智能检测等,典型代表是城市信息化管理,由于信息化基础较好,并形成了丰富的数据积累,在本次更名中升级为“智慧城市管理技术”。反观酒店行业,目前还处于“信息化程度较低”的行业,甚至尚未形成行业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数据标准,此时谈智慧、智能,为时尚早。酒店管理专业,可以在实训室、尤其是客房实训室改造时,结合一些物联网、客房控制系统(RCU)、手机控制、酒店机器人等,做一些智慧客房、智能客房等,一方面向学生传递行业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也营造“关注科技、关注互联网、关注数字化”的良好教学氛围和校园文化。
总而言之,酒店管理专业更名,更确切的说升级为“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更加符合酒店管理“信息密集型”的行业特质,有助于专业看清差距、看清趋势,不断加强专业改革和课程改革,不断培养出培养水平更高、数字化意识更强的酒店管理人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